新华社贵阳1月4日电(记者齐健)被誉为“中国天眼”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(FAST)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,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。
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“中国天眼”运行和发展中心了解到,自4月1日起,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,申请的项目将交由“中国天眼”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、提出项目遴选建议,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。
据“中国天眼”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、总工程师姜鹏介绍,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第一年,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%。
按照科学目标和相关战略规划,“中国天眼”已确立多个优先和重大项目,其中包括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、中性氢星系巡天、银河系偏振巡天、脉冲星测时、快速射电暴观测等,但观测申请不限于这些领域。
“中国天眼”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。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,即确立了“中国天眼”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,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,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,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。(完)
编辑:trs_zycf
上一篇:
我国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
下一篇:
第一观察 | 一号命令 一号使命
央视网《联播+》特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工程的寄语,与您一起感受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实步伐。
从设计、建设、落成、调试,再到今年初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, “中国天眼”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(FAST)宛如贵州喀斯特洼...
金秋十月,行星活跃在夜空的舞台中,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天象就是发生在10月14日的火星冲日。水星迎来今年最后一次东大距最佳观...
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(记者胡喆)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, 6月11日,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...
“14日凌晨3点30分至4点30分这一个小时内,我心无旁骛地观测到了100多颗来自双子座的流星雨,其中有两颗明亮的火流星,其亮度...
目前该基地公共天文平台建设已完成,配备了专业深空摄影望远镜系统、专业太阳望远镜以及科普望远镜,可以拍摄深空天体,目视...
6月21日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,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黑夜最短,因此我们能观星的时间不会像冬天那样长。水星又达东...
智利南部的比奥比奥大区、阿劳卡尼亚大区和河大区当地时间14日13时许迎来一次日全食。智利日全食带主要穿越智利南部比奥比奥...
北京时间15日凌晨,南美洲将迎来一次日全食。在日全食时,月亮逐渐遮掩太阳上的各种辐射源,会引起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发生变化,...
天文专家介绍, 10月21日,哈雷彗星的“礼物”猎户座流星雨将迎来极大,扮靓天宇。作为人类确认的第一个周期彗星,哈雷彗星孕...